标题:阿巴嘎旗2014—2017年产业结构调整规划 | |||
索引号:————— | 发文字号:————— | ||
发文机构: | 信息分类:历史规划 \ | ||
概述:阿巴嘎旗2014—2017年产业结构调整规划 | |||
成文日期:2015-08-30 20:19:00 | 公开日期:2015-08-30 20:19:00 | 废止日期: | 有 效 性: |
阿巴嘎旗2014—2017年产业结构调整规划
阿巴嘎旗2014—2017年产业结构调整规划
一、产业结构现状及问题
(一)发展现状
在旗委、政府的领导下,阿巴嘎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经济转型,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产业转型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013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3.8亿元,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39.4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34.6亿元,增长12.2%),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7.7亿元,增长7.3%。全旗财政总收入达到2.58亿元,同比下降16.8%。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演进为13:73:14,工业逐步成为经济的主导。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4亿元,增长1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2342元,增长10.6%;牧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6502元,增长14.1%。
畜牧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累计完成沙源治理面积1112万亩,植被盖度提高到54.7%,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畜牧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五年新增棚圈7.22万平方米,围栏草场1194万亩,储草棚3.15万平方米,各类水井1065眼,牧业机械2910台(套),动物防疫及草原防灾能力进一步提高。产业化水平不断著提升,牲畜质量显著提高,小畜良改比重达到100%,牛良改比重达到92%,培育肉牛养殖嘎查10个,肉羊养殖嘎查12个,各类牧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0个。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稳步推进,9个试点嘎查基本完成建设目标。
工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家,全旗工业增加值达到34.6亿元,占地区经济总量比重达64.3%,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4.1%,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能源、建材、金属采选、畜产品加工、旅游等优势特色产业开始逐步形成,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服务业发展活力增强。城乡居民的消费不断提升,2013年全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8.4亿元,带动批发零售业稳步增长。交通物流业稳步发展,2013年完成货物周转量2.22亿吨公里。旅游业取得长足发展,2013年接待游客16.7万人次,实现收入5010万元,此外,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及房地产开发等行业也取得了较快增长。小微企业较快发展,五年新增私营企业251家,个体工商户832家。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城乡镇住房、道路、水、电、暖、绿化、污水垃圾处理及社会公共服务条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民生事业得到加强,社会发展更加巩固。依法行政稳步推进,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我旗的产业发展虽然在逐年优化但也面临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优,发展效益不高,存在较大的波动性;畜牧业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化水平低;工业经济产业单一、链条短,仍以初级产品为主;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支撑能力不强;与周边地区的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相似,同质竞争比较严重;社会事业发展任务依然繁重,服务效率较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日趋复杂,区域、行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为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今后将继续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1.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的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产业经济中,知识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利润空间逐步向知识型产品转移,为保障投资的收益,资金、人才等各种资源必定向上流动,促进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旗的产业结构必须顺应产业结构演进的必然趋势,才能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步伐。
2.促进全旗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当前产业结构存在很多不合理因素,整体的经济效益比较低下。主要是三次产业结构比较粗放和落后,服务业在GDP占比中依然偏低;产业集群程度较低且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生产供给结构不能快速应对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产品结构陈旧,多数行业中一般产品相对过剩,缺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品;企业组织规模小而散,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优势;主要产品生产工艺落后,劳动生产率低;高素质劳动者和管理人才缺乏等。
3.实现全旗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政府主导经济型国家,由于地方政府投资缺少统一的规划,为促进地方经济一时的快速发展,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地区产业结构趋同成为我国产业结构中的一个长期现象。我旗属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如果继续按照其他地区原有的产业结构进行发展,在竞争中将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也会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的进一步浪费,现有的资源也终究无法支撑,并会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严格限制。为此必须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提升全旗的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减轻生态压力的需要
我旗的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如果继续按原有的产业模式发展,将会给当地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环境是一个地方生存和发展的最基础条件,一旦遭到破坏无法恢复,将使经济的增长失去了意义。为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必须转变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可行性
1.产业资源的流动的必然性
由于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会导致资源的流动。一方面发达地区发展到一定程度,必定会有部分产业发展趋于饱和,需要进行升级或向欠发达地区进行转移;另一方面发达地区先进的技术会对欠发达地区具有强烈示范效应,从而带动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
2.国家宏观发展政策的支持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内需不足和外部需求减缓的压力,并把中国经济发展引入持续、稳定、健康、均衡地发展道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已被纳入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成为求解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为此,国家大力支持产业的优化升级,鼓励技术创新,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规划,对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项目进行政策和资金扶持。
3.后发优势
作为欠发达地区,我旗可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促使经济结构快速向高度化转变。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技术外溢逐步加速,可以通过开放直接利用发达地区的资金、人才和适宜的技术、工艺、管理经验等,并借鉴其经验和教训,加快产业升级改造的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
4.经济的高速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转变
今后的一段时期内,我旗的经济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一方面快速的发展将会面临能源、资源的约束,促使企业必须加快推进技术进步;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也为企业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指导思想、调整原则及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为目标,以 “53331”发展思路为指导,按照“三个围绕”和“三个着力”的要求,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全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围绕牧区增绿、牧业增强、牧民增收,夯实一产发展根基,做实做优现代畜牧业;着力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发展牧业专业大户、家庭牧场和牧区合作经济组织,筑实旗域经济发展基础。围绕优势特色资源,优化二产多元结构,做大做强新型工业;着力推进资源集约利用,依托园区建设培育工业主导产业,形成旗域经济发展主导力量。围绕加快推进城镇化和扩大就业,增强三产内生动力,做活做精新兴服务业;着力加快城镇化进程,有效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增强旗域经济发展活力。
(二)调整原则
1.坚持统筹协调,企业主体及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加强统筹协调,加快城乡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加强综合协调,积极完善产业政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企业进行产业的优化升级,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调整体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坚持创新优先,自创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强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努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高新技术项目,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3.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稳步调整的原则。努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推进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产业的有序退出,。坚持淘汰落后产业与扶持优势产业相结合,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努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坚持充分联系实际、区别对待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现状和特点,运用有区别的政策,采取有区别的措施,充分发挥各地的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和园区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总体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巩固提升第一产业,优化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打造以能源、建材、金属采选冶、畜产品加工、特色旅游和蒙古文书籍出版等优势产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保障、现代畜牧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提高质量效益,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使产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产品附加值明显提高、单位产出明显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明显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明显下降,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经济总量稳定增长
经济保持稳定增长,预计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超12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2.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到2017年,三次产业比例演进为7:76:17,第三产业增
加值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继续提高,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35%以上。
3.企业组织结构明显优化
推进企业专业化、规模化、集成化,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大企业,发展一大批“专、优、特、精”的中小企业,牧区经济合作组织进一步壮大。
4.空间布局结构明显优化
以主体功能区、产业基地和服务业集聚区为重点,促进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鼓励要素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产业集聚力明显增强。
5.资源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形成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和生态环保型的产业产品结构,资源能源消耗明显降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到2017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全旗单位GDP能耗及碳排放量均处于全盟最低水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
四、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按照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要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合理。
(一)大力巩固畜牧业的基础地位
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围绕“肉、乳、马、草、沙”五个特色产业,逐步提高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品牌化水平,切实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
1.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和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的有利时机,立足于长远发展,建立完善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长效机制。五年内转移牧区人口6000人,放养牲畜数量控制在140万头只以内,减轻草场压力。全旗植被盖度稳定在65%以上,实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快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
2.积极推进标准化、专业化养殖。因地制宜,规划建设若干区域化分布、专业化生产的畜牧业养殖基地,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成为产业化生产基地,建成一批标准化养殖基地。同时积极推进专业化养殖,提高养殖水平,大力发展肉羊、肉牛专业养殖户和专业养殖嘎查。
3.优化畜牧养殖结构。按照“南牛北羊,品种优化"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草原特色现代畜牧业。进一步合理调整畜种、畜群结构,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牲畜良改比重达到99%以上,实现畜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同时积极延长畜牧业产业链条,努力向观光、休闲等综合性畜牧业转变,大力发展旅游、手工艺品、文化娱乐等相关产业。
4.积极培育和扶持牧区经济合作组织。扶持发展畜牧业龙头企业和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畜产品精加工、深加工,逐步实现畜牧业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提高农畜产品的附加值。五年内完成规范化管理牧民专业合作组织60个,为改扩建办公场地并购置办公设备。
5.努力改善牧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牧区、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统筹推进新牧区建设,改善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争取五年新增储草棚500处、水源井800眼,拥有标准化暖棚的牧户达到80%以上。加强牧业流通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为畜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大力调整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以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为支撑,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强化技术改造和创新,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延长产业链条,初步形成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
1.能源产业
以煤炭、风、光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能源产业。重点抓好灰腾梁、别力古台两大风电场及查干淖尔电厂建设,积极发展光伏产业,到2015年2×66万千瓦机组投入运行,力争到2017年风电装机达到32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达到20万千瓦。抓好查干淖尔矿区、那仁宝拉格煤田、巴彦敖包煤田综合开发及石油勘探开发,积极推进褐煤提质和煤转化项目,力争到2017年全旗煤炭产量达到3000万吨,石油产量达到10万吨。
2.化工产业
以煤炭、萤石、玄武岩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化工产业。重点发展煤化工产业,以查干淖尔煤矿、那仁宝力格煤田为依托,引进比较成熟的技术,稳步推进褐煤干馏提质、煤焦油精制炭黑油及深加工等煤化工项目。在萤石采选的基础上,稳步发展氟化工产业。积极推进玄武岩纤维和轻质碳酸钙项目建设,充分做好炼油加工产业项目的前期工作。
3.金属采选冶炼
依托全旗丰富的金属多金属矿产资源,发展金属多金属采选冶炼业。重点做好铜钼矿、铅锌矿及铁矿等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发展铜钼矿采选、铅锌矿采选、铁矿及铜矿开采、钼铁冶炼、铼提炼、铜冶炼等行业,同时做好矿山的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周边地区的共同发展。
4.新型建材业
依托汉乌拉石灰岩矿,以冀东水泥为龙头,大力发展新型水泥等建材业。同时,积极利用矿产品采选、煤炭、火电等产业产生的矿渣、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废弃物,大力发展免烧空心砖、水泥、沙柳粉煤灰复合板材等新型建材业,发展循环经济。
5.绿色畜产品加工业
依靠畜产品绿色无污染的优势,大力推进品牌创造,进一步提高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提升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积极利用当前畜产品加工的副产品,提高推进畜产品的综合利用水平。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物流、中介、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社区、商贸、房地产等消费性服务业,加快新兴服务业的同时加强传统服务业的升级,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重要的服务支撑。
1.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充分利用好便利的铁路、公路运输网络,以大宗物资的运输为依托,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冷链运输业。加强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发挥好火车站的作用,争取货物运输量大幅提高,物流综合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业,努力争取入驻大企业金融业务,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创业,进一步提高存贷款的规模、拓展金融服务业务。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参保水平。
加强中介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农牧业、工业的业务咨询、技术指导、认证许可、评估、广告宣传等服务,解决工农业生产的后顾之忧。努力优化中介服务发展环境,规范中介服务行业管理,提升服务业的专业化水平。
加强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做好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推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应用,积极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2.积极发展消费性服务业
加大草原特色旅游业发展力度,围绕阿巴嘎部落文化,在高质量编制完善旅游规划的基础上,加快重点文化园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大力发展牧人之家等各具特色的旅游业。争取到2017年接待旅游规模达到22万人次以上,实现收入3300万元。
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努力培育新的需求增长点。积极发展超市、连锁店、专卖经营、专业配送等新兴商贸业态,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加强专业交易市场的建设,为物资的交易流通提供便利条件。
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强化房地产市场管理,全面提升房地产业发展水平。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满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以方便居民的生产生活为出发点,优化发地产开发的布局,提高城镇基础设施的利用水平。
加强社区服务。努力完善社区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改善社区环境,加强社区的医疗卫生、技术、社保、就业等公共服务,积极发展养老托幼、家庭护理、青少年教育等家政服务业,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加大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力度。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加强体育事业,增强人民的体质。发展科教事业,加强基础教育工作,加大人才培育及引进力度。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为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保障。按照“集中和集约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服务大经济圈”的产业布局原则,围绕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扶持发展配套服务行业,以“两个园区、两个基地、三个城镇、一批矿区”为龙头,带动全旗三个经济区域的协调发展。继续加快促进北、中、南三个经济协作区区域化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鼓励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地区和产业集聚区集中,打破行政界限,统筹搞好区域内产业、政策和基础设施对接,促进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在区域内优化配置。重点发展德力格尔工业园区和那仁宝拉格石材园区,建设别力古台、灰腾梁两大风电基地,大力发展五大优势特色产业。
(一)北部区域
区域范围:包括吉日嘎郎图苏木、巴彦图嘎苏木以及伊和高勒苏木、那仁宝力格苏木大部分地区。
功能定位:煤炭、石油、多金属采选冶炼、石材、优质肉羊基地。
发展方向:打造以玛尼图煤矿、那仁煤田为中心的优质煤炭基地,以哈达特陶勒盖为中心的多金属矿采选冶炼基地,以那仁宝拉格石材园区为依托的石材加工基地,以伊和、那仁为中心的石油开采及加工基地,以优质草牧场为依托的绿色肉羊养殖基地。
(二)中部区域
区域范围:别力古台镇及周边地区。
功能定位:绿色畜产品加工、风电、铜钼矿采选基地、物流园区。
发展方向:打造以别力古台镇为中心的绿色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商贸物流园区,以别力古台风电场为中心的风电基地,以金地铜钼矿为中心的多金属采选冶炼基地,宝格都山及周边地区的旅游基地。
(三)南部区域
区域范围:查干淖尔镇、洪格尔高勒镇。
功能定位:风电、煤炭、火电、化工、建材、旅游、良种牛养殖基地。
发展方向:打造以灰腾梁风电场为中心的风电基地,以德力格尔工业园区为中心的煤炭、火电、化工、建材、金属冶炼基地,以洪格尔镇为依托发展草原特色旅游业,以优质草场为依托的绿色肉牛养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