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繁荣北疆文化,展现阿巴嘎草原风采,即日起,旗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旗作家协会依托融媒体中心开办的【弘扬北疆文化 赓续中华文脉】专栏,聚焦本土文学艺术创作,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全旗文学爱好者搭建创作交流平台。专栏将刊发原创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及文学爱好者以笔为犁、以镜为眸,扎根生活、讴歌时代,共同描绘北疆壮美画卷,携手共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文学力量。
前几日和闺蜜聊天时,谈起小时候的一些趣事时,封存许久的旧事往昔一念之中仿佛被打开,于是在悠长的岁月时光里拉开了我对小镇别力古台的随想。
除了在外读书的那三年,我的学习生活工作一直在小镇别力古台穿梭交替着。小初高是在这里读的,那时有三校、三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读初中时,我就读的11班是以“自学+辅导”模式学习数学学科的实验班,所学数学教材也不同于其他年级,这是记忆中小镇学校的唯一,不知当年的老师和同学是否记忆深刻,那时养成的自学模式对我以后的学习工作受益匪浅。后来,在小镇,我参加了工作,有了家庭,就从未离开过它。记忆的帷幕现在便拉回到了小镇旧时。
那时小镇各家的小孩也多,一家有两三个小孩甚至是四五个。孩子们玩耍的游戏有打冰嘎、拍烟盒、推铁圈、弹滚珠、打沙包、嘎啦哈、跳皮筋、骑大马......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游戏。记忆中的“大门市部”“大肉铺”“大修厂”“物资局大院”“马车大队”......都好大;还有夏天中午不睡觉,拿着好不容易得到的五分钱,守在小镇巷口处对盖着棉被的白色冰棍箱的执着等待,以及得到后小心翼翼品尝时甘甜的感觉;更有经历无数次摔倒又扶起的偷学骑“二八”大杠自行车,从掏裆骑升华到杠上骑、座上骑,享受着春日里迎着柳絮骑行,夏日里顶着烈日骑行,秋日里压着树叶骑行,冬日里夹着雪花骑行的记忆,那都不亚于现在从科二到科四成就后能飞驰在宽广的柏油路上的兴奋感。
那时的小孩子,不会因脚上穿着双粉笔染色后仍掩盖不住泛黄的白球鞋,而放慢在运动场上奔跑的节奏;那时车马很慢书信很远,小孩子离家求学,寄托思念只有漫长等待;那时没有人潮拥挤且物资匮乏,世间的和谐充分体现在邻里间有好吃的时在墙头屋后的互赠和投喂中,人间的喧嚣竟是如此美好;那时十八寸大彩电演绎的不仅是《排球女将》和《霍元甲》,更多的是左邻右舍大人小孩在一起共享幸福的美好时光;那时手抄乐谱手抄文摘没能成就了音乐家和作家的梦想,但字里行间的韵味在记忆中总是那么幸福;那时有一种快乐是蒙着被子,打着手电筒,静悄悄地读从同学手中借到租书厅里才有的琼瑶和金庸的小说,黑暗中品味出腥风血雨中的爱恨情仇。太多的那时或许只是为了有更好的这时。
今日小镇的早晨,阳光透过智能窗帘的缝隙,孩子们在绿油油的公园草坪上奔跑,老人们在街角公园悠闲地打着太极,街道上外卖小哥时不时在穿梭。暮色降临时,柏油路面上流淌着新能源公交的幽蓝光带,掠过图拉嘎造型的阿巴嘎博物馆里,突厥石人像与电子屏在宁静中和谐共生。
时代变迁,如今的我们不再需要钥匙、钱包,瞳孔、指纹是通行证,云端存储着生活的安全感,我们在轻松愉快中工作。自驾游、乘高铁、听音乐、看风景、拾秋果、数星斗、煲汤锅......让幸福有了无数种打开的方式。这是最好的时代,科技为生活注入了诗意,人性的温度始终在草原深处跳动。
嗨,我的小镇别力古台,随想继续,但爱你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