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锡林郭勒盟统计局
锡林郭勒盟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6月1日)
我盟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在盟委、行署的领导和自治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指导下,在各旗县市(区)、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盟各级普查机构和全体普查人员艰苦努力、无私奉献下,在广大普查对象的积极参与配合下,全盟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顺利完成现场登记和主要数据汇总工作。今天,举办新闻发布会,向大家通报相关情况和主要数据。
一、普查工作基本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我国以202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开展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人普),主要目的是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为完善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准确统计信息支持。
盟委、行署高度重视“七人普”工作。锡林郭勒盟成立了由行署常务副盟长为组长,30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全盟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全盟人口普查有关工作。普查期间,盟委、行署主要领导参加人口普查现场登记并作出指示要求。行署常务副盟长就阶段性工作多次作出批示,到普查一线现场入户视察调研,指导推动人口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地方各级政府精心组织实施、通力协作配合,全盟共组建四级普查机构1170个,选聘普查员、普查指导员8000余人。各级人口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人员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逐门逐户逐项开展普查登记,圆满完成普查入户登记任务。
“七人普”全面采用电子化数据采集方式,实时上报数据。盟人普办会同宣传部门,发挥各类新闻媒体宣传平台作用,全方位、立体式持续宣传,营造了家喻户晓、人人支持的良好社会氛围,提高了住户配合程度。“七人普”坚持依法普查,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普查数据追溯和问责机制。充分利用锡盟社情民意调查电话访问系统,开展精细化比对复查,累计核实数据40余万条,提高了普查工作质量和效率。我盟“七人普”普查过程严谨规范,普查结果真实可靠。
二、普查主要数据
(一)常住人口总量。全盟常住人口为1107075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的1028022人相比,增加79053人,增长7.69%,年平均增长率为0.74%。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3%提高了0.21个百分点。
(二)户别人口。全盟共有家庭户450592户,集体户23248户,家庭户人口为1028533人,集体户人口为78542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28人,比2010年的2.72人减少0.44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受人口流动日趋频繁、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三)民族人口。全盟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728623人,占65.81%,比2010年的66.33%下降0.52个百分点;蒙古族人口为334868人,占30.25%,比2010年的30.13%提高0.12个百分点;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43584人,占3.94%,比2010年的3.54%提高了0.40个百分点。与2010年相比,汉族人口增加46747人,增长6.86%;蒙古族人口增加25104人,增长8.10%;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202人,增长19.80%。我盟各少数民族人口稳步增长,充分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面貌。
(四)人口地区分布。全盟13个旗县市(区)中,常住人口超过10万人的地区有3个,分别为锡林浩特市349953人、太仆寺旗109370人、多伦县103736人,三地区合计常住人口占全盟常住人口比重为50.86%;在5万人至10万人之间的地区有5个,分别为西乌珠穆沁旗、二连浩特市、东乌珠穆沁旗、正蓝旗、苏尼特右旗;少于5万人的地区有5个,分别为正镶白旗、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镶黄旗、乌拉盖管理区。
分区域看,盟府所在地锡林浩特市人口为349953人,占全盟常住人口的31.61%;南部旗县(太仆寺旗、镶黄旗、正镶白旗、正蓝旗、多伦县)人口为353363人,占31.92%;西部旗县(二连浩特市、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人口为210428人,占19.01%;东部旗县(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乌拉盖管理区)人口为193331人,占17.46%。与2010年相比,锡林浩特市常住人口所占比重提高了7.69个百分点;南部旗县常住人口所占比重降低了4.86个百分点;西部旗县常住人口所占比重降低了2.63个百分点;东部旗县常住人口所占比重降低了0.2个百分点。全盟人口向经济发展较快、环境较好和盟府城市进一步集聚。
(五)人口性别构成。全盟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571371人,占51.61%;女性人口为535704人,占48.39%。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人口为100.00)为106.66,较2010年的109.09下降2.43,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
(六)人口年龄构成。全盟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55628人,占14.06%,比2010年上升了0.31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为753668人,占68.08%,比2010年下降7.77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为197779人,占17.87%,比2010年上升7.47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27696人,占11.53%,比2010年上升4.85个百分点。我盟青少年及劳动力人口占比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说明我盟生育政策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但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
(七)受教育程度人口。全盟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03869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0546人上升为18415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10年的9.24年提高至2020年的10.01年,文盲率由2010年的4.17%下降为2020年的3.50%。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和文盲率的变化,反映了十年来我盟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加强和发展高等教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八)城乡人口。全盟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817897人,占73.8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89178人,占26.12%。同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89439人,乡村人口减少110386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2.75个百分点,表明2010年以来我盟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城乡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九)流动人口。全盟常住人口中,流动人口为573332人,与2010年相比,增加232175人。其中,跨自治区流入人口为81021人,较2010年增加19258人;自治区内流入人口为492311人,较2010年增加212917人。我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人口的迁移流动创造了条件,人口流动更加通畅,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全盟上下坚持科学普查、依法普查,科学、精准、严密地做好普查工作,全面摸清了10年来我盟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情况,为准确把握我盟人口变化规律,完善“十四五”规划政策体系,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准确有力的统计信息支持。今天发布的是普查主要数据,后期我们还将聚焦重点领域,全面加强数据研究分析,加快人口普查成果转化,推进数据共享,最大限度发挥人口普查的价值。
借此机会,向全盟各级人口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全盟8000余名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严寒天气的影响,严格依法依规、按照工作方案和步骤,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细致、严谨、扎实地如期完成了普查登记,使“七人普”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向社会各界广大普查对象表示衷心感谢!感谢你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热情敞开家门,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提供各项普查数据,展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向参与普查宣传的所有新闻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感谢你们对全盟人口普查进行的大力宣传和报道,“七人普”顺利开展和取得成功,与大家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
谢谢大家!
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问题一:
记者:发言人您好,刚才发布的我盟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请您介绍一下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这十年间,我盟人口分布发生哪些变化?有哪些特点?谢谢!
发言人:感谢您的提问。刚才发布的我盟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全面、详实地反映了我盟人口的基本情况及十年来的发展变化。我盟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人口总量稳步增长,常住人口1107075人,比十年前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79053人,平均每年增加7905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74%,自治区年平均增长率-0.27%。我盟是全自治区常住人口增长的六个盟市之一。常住人口占全区的比重也由2010年六人普的4.16%,上升到2020年七人普的4.60%。
分地区看,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锡林浩特市、西乌珠穆沁旗、多伦县、二连浩特市和东乌珠穆沁旗常住人口增加,属于净流入地区。特别是锡林浩特市十年间增加了10.41万人,常住人口数量占全盟比重达到31.61%。作为盟府所在地,无论从经济发展、生活环境、就业机会和基础设施等均相对超前领先,成为吸纳外来人口的集聚区。
其它8个旗县常住人口减少,属于净流出地区。人口外流一方面说明我盟人口流动顺畅,人们选择生活、工作地域多样,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创造就业岗位、吸纳人口动力和居住环境不足。
问题二:
记者: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有哪些变化?城镇化率增长较快的原因是什么?谢谢!
发言人: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很重要。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3.88%,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61.13%高出12.75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增加了189439人,我盟人口城镇化率比全国、全区平均水平的63.89%和67.48%,分别高出9.99个百分点和6.40个百分点,我盟城镇化水平得到较快增长。但从我盟13个旗县市(区)看,发展不够均衡,高过全盟平均水平的地区有:二连浩特市97.97%、锡林浩特市93.47%、乌拉盖管理区88.94%、苏尼特右旗76.00%;低于全盟平均水平的地区有:太仆寺旗45.32%、苏尼特左旗54.11%、正镶白旗54.54%、正蓝旗55.20%、阿巴嘎旗59.03%、西乌珠穆沁旗62.22%、多伦县64.89%,东乌珠穆沁旗67.61%、镶黄旗68.83%。
我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增长较快的原因:一是我盟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鼓励推动农牧民向城镇转移取得明显成效。二是农牧民主动选择向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更好的城镇生活、工作、学习,我盟很多旗县居民(包括农牧民)在所在旗县中心镇购买住房,有的在锡林浩特市购房或租房居住,这部分是盟内各旗县向城镇转移的主流人口。三是自治区内周边盟市来我盟工作(打工)、学习、投亲靠友的群体,主要来自乌兰察布市、赤峰市、通辽市等,这部分外来人口基本生活居住在城镇,很少再返回农牧区发展。四是自治区外来我盟工作生活的群体,主要来自河北、河南、东北等省。七人普结果显示,在我盟居住半年以上的自治区外常住人口达到8.1万人。随着我盟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以及促进城镇化各项改革措施的持续推进落实,广大农牧民向城镇转移呈增长态势,我盟城镇化率逐年提高,但上升势头趋缓。
问题三:
记者: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我盟常住人口年龄结构有哪些变化?特别是我盟60岁以上老年人口发展趋势如何?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谢谢!
发言人:感谢您的提问。从人口结构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盟0—14岁人口为155628人,占全部常住人口比重14.06%,比全国平均水平的17.95%低3.89个百分点,比全区平均水平的14.04%高0.02个百分点,基本持平。与六人普相比,十年间增加了14251人,全盟少年儿童人口呈稳步增长趋势。
我盟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753668人,占比68.08%,比全国平均水平的63.35%高出4.73个百分点,比全区平均水平的66.17%高出1.91个百分点。与六人普相比,十年间减少26096人,与全国、全区比较,我盟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足,但劳动力人口呈减少态势。
我盟60岁以上人口为197779人,占比17.87%,比全国平均水平的18.70%低0.83个百分点,比全区平均水平的19.78%低1.91个百分点,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占比10.40%高出7.47个百分点。虽然我盟老龄化程度比全国、全区平均水平略低。我盟60、70后人口分别占比为17.87%、19.66%,居各年龄段的前两位,特别是60后将逐步转向老龄人口,人口老龄化将呈逐年增长态势。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今后较长时期我们面临的问题,对于老龄化带来的养老负担不断加重的现象,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做到老有所养。扎实推进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尤其是加快建立和健全老年经济供养体系、老年医疗保障体系和老年社区照料服务网络体系,推进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二是关爱老年人生活,做到老有所依。完善保障老年人基本权利的法律体系,切实保障老年人各项权利。关心关爱老年群体,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对老年群体权益保障的相关工作,健全保障老年人基本权利的长效法律机制,为老年人口保驾护航。三是重视老年人才资源,做到老有所为。大部分60岁至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在身体、心理、智力、社会和经济这几个方面仍能够保持良好状态,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鼓励这些低龄老年人口为社会发挥他们的余热。
问题四:
记者: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我盟人口性别比和民族构成方面有哪些特点?
发言人:感谢您的提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从性别比情况看,我盟男女性别比为106.66:100,男性多于女性没有改变。与全国平均水平的105.07:100和自治区平均水平的104.26:100分别高1.59和2.40,与“六人普”的109.09:100相比,下降2.43,全盟性别比趋于正常。
全盟汉族人口728623人,占比65.81%;蒙古族人口334868人,占比30.25%;其他少数民族人口43584人,占比3.94%。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46747人,增长6.86%;蒙古族人口增加25104人,增长8.10%,占全区蒙古族人口比重的7.88%;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202人,增长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