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中北部,是锡林郭勒大草原腹地的一块绿色宝地。阿巴嘎旗是由一个古老的部落演变而来,“阿巴嘎”系蒙古语音译,汉语“叔叔”之意,因部落首领为元太祖成吉思汗弟弟别力古台后裔,故将其所率部落称为“阿巴嘎”部,沿用至今。
交通条件:
阿巴嘎旗距锡林浩特机场仅有80公里,距二连浩特口岸机场260公里,可直飞北京、天津、呼市、大连、济南、重庆、乌兰巴托等国内国际各大城市;锡二铁路及303国道贯穿境内,其所在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线路等为阿巴嘎旗旅游业发展提供条件。
文化特色:
阿巴嘎旗草原美丽富饶、水草丰美,有独特的草原、沙地、湖泊、地质地貌等自然景观,至今还保留着完整的蒙古族传统民俗风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搏克、套马、阿巴嘎潮尔、那达慕、民俗礼仪、民族歌舞、蒙古餐饮文化。阿巴嘎旗先后被命名为“中国黑马之乡”“别力古台文化传承基地”、“内蒙古潮尔道之乡”、“内蒙古策格之乡”。
旅游资源简介:
成吉思宝格都山:距旗巴彦查干镇35公里,位于呼—锡公路15公里北侧,自然风景优美,雄伟壮观,该山北坡酷似成吉思汗的仰面头像,额、眉毛、眼睛、鼻子、下巴、胡须等轮廓清晰可见,神态逼真,犹如成吉思汗与苍天仰面对话,故称“成吉思宝格都山”(有人称此景为大汗天问)。从南、西、北三个方向百里之外就可以看见它,不仅长期以来令当地牧民敬仰和膜拜,而且赋予了神奇的人文内涵,使如临其境的中外游客无不惊奇。传说此山是成吉思宝格都山祭祀苍天的地方,相传成吉思汗在敖包前,向苍天献祭马奶和全羊,说此山是:上苍天的阶梯,大蒙古国的支柱,木华黎诺颜的靠山,兴旺发达的象征,并赐名为“宝格都山”即“圣山”。
别力古台札桑旅游景区:景区距旗政府所在地别力古台镇25公里,总投资3600万元,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676平方米,以国家4A级景区标准规划建设,能够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民俗体验等多种旅游服务项目的大型草原旅游景区。
景区坐落的是一块风水宝地,背靠宝格都山,前眺阿巴嘎草原,八面敖包环绕(站景区角楼上可看到周围的宝格都山、阿巴嘎查干乌拉、巴音乌拉敖包、额日和图敖包、巴彦查干敖包、格德日格敖包、图门额勒斯敖包、朝克温德日敖包等八个敖包),古代时是部落酋长的属地。札桑是藏语,有大仓之意,古时多指给庙里提供后勤保障的地方。之所以把景区命名为“别力古台札桑”,是以打造“别力古台文化”旅游品牌为宗旨,为各地游客提供优质满意服务,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景区分别力古台祭祀宫、餐饮娱乐区、豪华蒙古包区、传统蒙古包区四个功能区。
别力古台祭祀宫占地面积为18000平米,建筑面积为3000平米,选用坡形地带,顺地形而建,在建筑风格上既追溯古老民族文化,突出元明的青砖、青瓦和古朴典雅的白墙,也有蒙古民族特有建筑风格--弧形顶,这些弧形顶和刻有精美民族图案的雕梁画栋,是请蒙古国的工匠手工雕刻的,展示了蒙古工匠的天才智慧和雕刻工艺,也体现了草原人粗犷、豪放、浪漫的审美情趣。整个景区造型展现了15到17世纪蒙古草原著名的城廓,给人历史纵深的感觉。别力古台祭祀宫内供奉着搏克·别力古台(塑像)和使用过的号角、信物“搏克·别力古台寰椎骨”、锻造钢旄纛等,每年7月20日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豪华蒙古包区设有18顶设施齐全的固定式豪华住宿小包,两顶150平方米的超豪华接待包。
传统蒙古包区设有20顶服务设施齐全的蒙古包。
景区西北17公里处是著名成吉思宝格都山,山北坡酷似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仰面头象,轮廓清晰、神态逼真。宝格都山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距景区北10公里处有浩日格山岩画群,山上共有岩画168幅。其内容丰富,画面精美,形象逼真。主要有动物、人物、各种符号、文字等,充分展现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雕刻艺术。
别力古台文化园:文化园占地面积2000亩,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600万元,是集生态、休闲、娱乐、健身、民俗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文化园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体现民俗文化和民俗风情的“贡扎布敖包”,第二部分为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别力古台文化广场,第三部分为生态植物园。
贡扎布敖包是被清朝宫廷赐封为“善源寺”的阿巴嘎——汉贝庙的附属敖包,因其外观呈白色,民间也尊称为“查干敖包”。贡扎布敖包汉语意为普渡众生。贡扎布敖包祭祀活动始于1933年,于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举行,只用茶水和奶食品祭祀,禁忌酒肉等其他祭品,届时口诵《桑琴琵任瓦》经。1966年文革期间,贡扎布敖包遭到破坏,祭祀活动也随之中断。
二00五年,按照全旗广大牧民群众的意愿,启动了贡扎布敖包的重建工程,并恢复祭祀活动。
新敖包由大小13座敖包组成,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根据蒙古族崇尚吉祥数“九”和祭奉山水神的习俗,中央主敖包直径设计为9米,壁墙的首层祭奉龙王神——鲁旺扎拉巴神像,第二层胸墙镶嵌驱邪的藏文咒语“唵巴哈其木苏哈”。其他12座敖包一字型向外排列,每个敖包直径依次递减一米。敖包和周围这2000平方米场地都用雨花石镶嵌和铺设。依藏传佛教蓝(天)、红(日)、白(月)、黄(宗)、绿(地)吉祥五色,主敖包旗杆顶端为铜雕日月图案,其他敖包旗杆顶端为铜雕四龙降雨喷水图案,旗杆座基内密藏佛教吉祥物。
主敖包正前方用雨花石镶嵌成全旗行政区划图,表明了3个镇3个苏木和河流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右侧是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健康的吉祥坛城,坛城上的每个指针都代表着一个星宿。按照佛教礼俗,吉祥坛城有着镇山驱邪的作用。坛城前方的雕塑是一本打开的书,这本书是由现任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教授包·赛吉拉夫编写的地方丛书《别力古台》。打开的是第154页,内容为“别力古台是可鉴定的历史人物”。这座雕塑与文化园内的雕塑群浑然一体,即增添了文化园整体美感,又赋予园内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白色的塔,是长寿佛塔,俗称“白塔”。佛塔高16米,用汉白玉垒砌而成,塔身遍布雕刻,有梵文经字、珍宝、瑞兽、吉祥图案等,塔顶置有红铜伞盖,日、月二轮和云纹耳饰。路的左侧是代表经传法典的古铁钟雕塑,此雕塑是仿照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位于我旗那仁宝力格苏木扎拉庙增建修缮时铸造的一口大钟,是由当时山西省大同府青源县金火匠人杨存林及白通父子五人铸造,此钟现存于阿巴嘎旗博物馆中。
按照佛教嘛呢念株数,从行政区划图顺坡延伸到别力古台文化园设计为108级抬价,并按手镯念株数将上下每一段抬价的连接处修建了18个平台,平台宽10.8米。
沿路两旁是广泛流传的九种苏鲁锭,是用儿马鬃毛制成,矗立于文化园用以祭祀。
十三敖包大门。大门的形状是马背托起的向上的弓,弓正中间雕有日月形状。弓的两端由箭囊托起,箭囊正面雕有民族图案。正副门的形状相同,但弓形上的图案不同。正门形弓上是八骏图,副门弓形又是阿巴嘎蒙古族妇女头饰形状,上面镶有具有当地特色的蒙古族传统图案。
大门的设计具有丰富的内涵,马、弓、月整体标志着马背民族的光辉历程及未来各种事业的兴旺发达;向着日月的骏马、元宝标志着地方经济不断腾飞。
正面看双马雕塑之间大门的宽度为6米,整体大门宽为38米,高为18米,双门间距为6米。整座大门坐落在形似元宝的地形之上,两侧建有文化长廊,每条长廊长54米,共108米。
大门前方是一组艺术化的狼群雕塑,13匹狼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展示的是蒙古民族图腾文化。
这是仿造根雕的栏杆,这面墙上仿绘的是阿巴嘎旗岩画图案,这些岩画是按照1比1的比例,把主要分布在别力古台镇和伊和高勒苏木的岩画仿雕而成。
别力古台文化广场。广场内有能够体现蒙古族文化特点的马头琴、勒勒车等各种造型独特的雕塑,有晨练娱乐设施,广场中心的演艺舞台,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文艺表演。每年夏季,由6个苏木镇轮流负责筹备一台文艺晚会,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整座广场设有立体声环绕音响设备,悠杨的音乐结合优美的景色形成了公园又一亮点。
阿巴嘎部落的祖先别力古台塑像,名为“搏克別力古台”,人马艺术的雕塑体现了一代跤王“一国不及之力”气吞山河的健壮体魄和矫勇善战的英雄气概。雕塑前面有祭台和香炉,专供人们顶礼膜拜。每年7月20日在这里隆重举行“别力古台祭祀”活动。
结合蒙古刀、烟袋、火镰和阿巴嘎传统风格巨型马鞍雕塑,集中体现了阿巴嘎部落传统的信仰、民俗和传承。
由广场往下走,两旁就是生态植物园。生态植物园截至目前共种植了28个品种3万余株,其中果园占地160亩800余株,有800立方米的水池一座,为滴灌和喷灌提供水源。右侧林荫间摆设了多出由民间搜集到的具有当地特色的奇石,其中有1989年出土的突厥幕前殉葬石人、钝柱巨石等,每一处石景都城蕴藏着一段民间故事。
浩日格山岩画群:位于别力古台镇西北,距成吉思宝格都山东10公里处,共有岩画168幅。其内容丰富,画面精美,形象逼真。主要有动物、人物、各种符号、文字等,充分展现突厥人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雕刻艺术。
呼尔查干淖尔:位于阿巴嘎旗查干淖尔苏木西南15Km处,总面积109.93Km2,内蒙古四大淡水湖之一。是阿巴嘎旗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又是重要的旅游资源,犹如一条玉带夹在坦荡碧绿的草地和湛监明净的天空中间。传说很早以前,呼日查干淖尔的水源在它以东八十公里一个名叫“浩日根哈衣”的地方。有一年夏天,一条游龙在淖尔里腾云吐雾,兴风作浪了一昼夜,到第二天人们才发现原来的淖尔不翼而飞了,后来才发现它迁移到现在的地方,呼日查干淖尔湖面广阔,湖水清澈,是众多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呼日查干淖尔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北缘,北边是典型草原,草原、湖泊、沙地的有机结合使得浩瀚的查干淖尔更添一番景色。
哈登胡硕公主圣泉:位于查干淖尔苏木西南端,南为浑善达克沙地北缘,东靠查干淖尔西南部,北为平阔的草原,西为东苏尼特草原的恩格尔河。传说金朝女真皇帝的女儿由内地初到此地,水土不服,患了胃病,喝了此泉之水后,疾病不治而愈,人们称之为公主圣泉,就是现在的哈登胡硕公主圣泉。经权威部门鉴定,此泉含有丰富的锶、铁、镁、磷等多种矿物质,对慢性胃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肠炎、长期便秘等疾病有独特的疗效。现在这里已建起了疗养度假村,结合蒙医疗法,使许多人慕名而来。在此泉东9公里处,还有一棵罕见的榆树五—成吉思汗拴马桩,四—五人才能合抱。
成吉思汗栓马桩:位于查干淖尔镇境内,据说当年成吉思汗征战,经过这个地方,寻找水源把他的战马栓到一棵小树上,历经沧桑,当年的栓马桩现在已经十分粗壮,当年的水源也仍然四季长流清澈的泉水。
发布时间:2024-05-29 来源:阿巴嘎旗文体旅游广电局